朱玉昌古典新诠》倚江望逝水 半百杨慎挥洒千古词
发布时间:2022-11-14 11:23 作者:张国荣 浏览量:次浏览
【楔子】 望著江面湍流激起的浪花飞雪,站在渡口上的诗人不经意地吟诵起苏东坡的〈念奴娇•赤壁怀古〉。那些曾在惊涛裂岸中卷起千堆雪的风流人物,个个皆称叱咤英雄,然而,古往今来,谁能恒定江山,永保国祚长青?看看词句里这位雄姿英发、羽扇纶巾的周公瑾,其身后朝代更迭如捣蒜,想起来就教人感慨万千。 渡口上的诗人姓杨名慎,二十三岁状元及第,是人间羡煞的栋梁才俊,本该拥抱胜利人生与无穷希望,奈何,顺遂坦途终究复逆不了天道的世局变幻。十年大运过后,大明正德皇帝驾崩,继位堂弟嘉靖帝随即掀起“继统不继嗣”的“大礼议”在朝中缠斗三年,诗人终以紫禁城外左顺门前一出“擂门大哭”的力阻行动剧触怒龙颜,自此人生由红转黑,遭发配云南,充军边塞三十五年。 在杨慎流放生涯里,曾因父病、奔丧获准返乡四川两趟,其余奉军令公干,共计入蜀七回。嘉靖十八年,结束客岁奉派的军务回程,年过半百的杨慎循著建昌官道第四度来到这个位于长江上游的“拉鲊”渡口,待隔日登船归滇。日落时分,见潮涌的金沙江水奔腾东逝,举目青山傍水连绵,西边残阳润红了顶上云彩,岸旁湿地来往的人群,已分不清是渔夫?是樵民? 这一晚,夜宿金沙江畔的杨慎与过去因打尖相识的店家老翁把酒叙旧,从面对谪戍时的悲愤到接受放下的释怀,一转眼,杨慎流放生活已然过了十五年,如今早能淡定心扉、安然自得地享受活在当下。此刻,屋外波澜奔泻的川流声似配乐,窗口寥廓里透著屹立的蒙胧山脉像画卷,面前历经风霜的白发耄耋忘情地谈笑风生,此情、此景,此心所感,杨慎不费吹灰之力直取白描挥洒,将这片刹那化为笔下永恒。 〈临江仙〉 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 是非成败转头空。 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 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 一壶浊酒喜相逢。 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 江水不息,世间无常。是非输赢,过眼消散。青山不老,人生苦短。鹤发朱颜,渔事樵活,寒暑日常。知交相逢,佐酒欢聚,笑忘古今。词作上半阕以自然“空间”之常态运行对比人世“时间”的变化与匆促,借此映衬人类站在大自然面前相形虚渺,人,或许能得一时,但终要回归尘土而淹没在时间的空无。下半阕检视人与时空的和谐关系,营造出一分以自然为本的洒脱,借助安贫乐道的渔樵老翁知其天命而笑看红尘。若为人,就该悠闲自在地活在当下。 【词作新译】 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 浩瀚江水翻涌沉浮,永无止息向东奔逝。浪花朵朵壮丽喷飞,似代代豪杰如过眼云烟。人世间万般争得一个是非对错,千番算计一生成败荣辱,到头来换得的不过飘渺虚无。面对时间长河屹立的巍峨青山,短促人生寥寥可数的晚霞怎堪并论。 中国地理西边是黄土高原,东边为黄淮平原,地势呈西高东低,按水往低处流原理,江河多自西往东流去,即是“东逝水”。首句里的“长江东逝”与第四句的“青山依旧”,实指“环境空间”中不变的物理现象和自然常轨。第二句的“浪花淘尽”及末句的“几度夕阳”则暗比“人世时间”里常态的循环变化与短促生命。“几度”作有限的次数解释,即几次。 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 那些世居江畔砍柴垂钓的白发老翁,熟悉自然规律,欢喜与四季融合共生。只要见到相识的老朋友,便会端出祖传私酿的老米酒,极度热忱地招待痛饮,管他什么古往今来还是雄图伟业,都是些酒酣耳热无益生命作一笑置之的助兴话题罢了。 拉鲊山城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渡口,是川滇两省经贸往来的要道。古时河滩开阔有小洲,岸边有湿地陆块,词中所称“江渚”,便指这些小洲陆块,江渚上盖有供过客歇脚的小客店。史载三国蜀相诸葛亮率军南征的“五月渡泸”即由此过江,元代从威尼斯西来的马可•波罗、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入滇,也皆从拉鲊渡江。此外,拉鲊当地有项饮食特色,村民酿酒的传统是不去米滓,混合酒糟的酒色呈昏浊状,即为“浊酒”,其酒精度数低,饮用口感绝佳。 “渔樵”此处非指渔父、樵夫,而是喻指不问世事的隐居者。“江渚”泛指江畔湿地、半岛或江心沙洲、小岛。“秋月春风”形容良辰美景或美好岁月。“浊酒”用糯米或黄米不去酒糟混酿而成的酒。“喜相逢”意指遇见久未谋面老友的喜悦,表示作者很开心遇到过去在过江时所认识而结交的朋友,可能是渔樵、船家或店翁,也很可能是同一人。 【词归何处】 杨慎未遭流放前,曾官拜翰林院修撰,掌理《武宗实录》等史事编纂工作,正因专业熏习,使他难以忘情历史书写,流放期间,他尝试采韵文手法记叙历史,将盘古开天以降史话,藉“说唱”普及形式汇编《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》,让市井文盲也能在说唱中学习历史知识。这阕〈临江仙〉即被收入词话第三段〈说秦汉〉开篇。后“词话”遍传江南,逐渐演变为《二十一史弹词》。 杨慎现今遗留坊间的作品,未见充分触及《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》的创作影迹,因此,后世学者对这部著作是否为杨慎所著存有疑虑。 根据可考史料,最早言及“词话”附有“杨慎自序”的记载,是嘉靖丙辰进士阴武卿撰写的“蜀本”序文,序中略叙杨慎撰辑词话之遗事。阴武卿出生于嘉靖六年,小杨慎三十九岁,两人重叠生活于嘉靖朝达三十二年,多数学者凭此支持阴武卿所言,相信“词话”为杨慎所著。崇祯辛巳年贵阳知府朱茂时将搜得万历壬辰年刊行含杨慎自序的“蜀本”重新复刻为《重刊增订二十一史弹词》,并将杨慎自序落版于卷首。只可惜现今坊间可查版本,已不见“杨慎自序”。 【同场加映】 “大礼议”事件,发生于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后,群臣认为嘉靖帝继承堂兄武宗正德帝位,当以武宗之父孝宗为尊,建请嘉靖承认自己过继,并认孝宗为嗣父,但嘉靖认为他是“继统不继嗣”,仍坚称孝宗为伯父,同时欲追尊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皇统尊号,这场斗争历时三年,最终嘉靖用皇权压迫大获全胜。嘉靖十七年九月,廷议追尊嘉靖生父为睿宗献皇帝,祔于太庙,并改陵墓名为显陵。 【词人简介】 杨慎,字用修,初号月溪,庵号升庵,又号逸史氏、博南山人、洞天真逸、滇南戍史、金马碧鸡老兵等。明朝四川新都人,祖籍江西庐陵。为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。正德六年,状元及第,官翰林院修撰,参与编修《武宗实录》。武宗微行出居庸关,上疏抗谏,被迫称病还乡。世宗继位,任经筵讲官。嘉靖三年,因“大礼议”事件谪戍云南,一生未获赦免。嘉靖三十八年,卒于戍所。穆宗追赠光禄寺少卿,熹宗追谥“文宪”,世称“杨文宪”。《明史.杨慎传》谓其“博物洽闻,于文学为优”,与解缙、徐渭合称“明朝三才子”。著作丰富达四百余种,后人辑为《升庵集》。
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千古名词〈临江仙〉 图 :朱玉昌 / 提供
江水不息,世间无常。是非输赢,过眼消散。青山不老,人生苦短。鹤发朱颜,渔事樵活,寒暑日常。知交相逢,佐酒欢聚,笑忘古今。词作上半阕以自然“空间”之常态运行对比人世“时间”的变化与匆促,借此映衬人类站在大自然面前相形虚渺,人,或许能得一时,但终要回归尘土而淹没在时间的空无。下半阕检视人与时空的和谐关系,营造出一分以自然为本的洒脱,借助安贫乐道的渔樵老翁知其天命而笑看红尘。若为人,就该悠闲自在地活在当下。
本文由:开云体育官网官方网站 提供
关键字: 开云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_下载

